close

童振源︰服貿爭議項目 不應生效

記者鄭琪芳/專訪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不斷,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認為,馬政府缺乏完整的戰略、戰術及作法,「蒙著眼睛談判非常危險」,不僅服貿協議效益非常有限,且可能造成台灣部分弱勢產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以及更多資金、人才、技術流向中國。不過,服貿協議若重新談判,還是由現在的政府去談,很難解決問題,建議保留一些爭議較大的項目,若中國不能接受再重談。

戰略戰術不明 傷台灣利益

記者問:外界對於服貿協議的質疑不斷,整個談判、簽署過程等是否有檢討空間?

童振源答:此次爭議可從戰略、戰術及作法三個層面分析。首先,「戰略」就是台灣服務業要如何發展,但政府一直沒有提出明確完整的發展戰略,到底要開放哪些產業,政府完全沒有論述。如果沒有戰略,就算跟中國談得再好,恐怕對台灣利益不會有太大的幫助,甚至會形成很大的傷害。

當初談ECFA時,我就說馬總統的戰略不明,戰略上台灣要化解在國際上被邊緣化的問題,馬總統以為跟中國簽了,台灣就可以加入相關國際組織,有點緣木求魚、一廂情願。ECFA簽了三年,我們只跟紐西蘭、新加坡談,跟印度、印尼在共同研究,但紐、星占台灣貿易總額比重低,對台灣經貿助益非常有限,現在政府還是天天在喊台灣可能被邊緣化。 

其次是「戰術」問題,如何談判就是戰術,要先找出雙方的優劣勢。台灣服務業占GDP約七十%、就業人口占五十八%,兩岸文化語言相似,如果有戰略,理論上可以充分運用中國市場、資源;但政府只想透過中國讓利來解決內部政治問題,這次服貿協議台灣開放六十四項,恐怕不是我方戰略,而是要求中國讓利時,中國相對做出要求,我們被迫開放的一些項目。

再者是「作法」,要先評估、溝通、整合及補助。政府沒有先評估就去談,很可能談判時是受到利益團體影響,這樣蒙著眼睛談判是非常危險的;評估完成後,接下來要想辦法與產業溝通,例如開放後會遇到什麼問題、產業接不接受等;如果溝通後還有問題,就要整合;最後,如果弱勢產業被迫開放,必須有一些配套,包括就業輔導、產業補助、暫時性的限制、特殊救濟條款等。

我弱勢產業 面臨生存壓力

馬政府沒有進行完整的評估、溝通、整合及配套措施,這樣粗糙的談判過程與結果,容易造成台灣部分弱勢產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雖然台灣有些連鎖業者或大型企業可能到中國營運,但不少中小型企業將可能面臨中國大型企業來台的競爭壓力。

問:如何解讀服貿協議開放項目及模式?

答:審視此次協議,中國對台開放的服務業非常侷限。中國對其他國家已開放的項目,台灣有四項沒要到;中國對香港特別開放廿二項,台灣有八項沒要到;中國十二五計畫的重點服務業十六項,台灣有九項沒要到;台灣較中國開放程度高很多的七項,有三大部門沒要到;中國較弱勢的四項服務業部門,台灣有三項沒要到。

另外,服務貿易的模式,中國大部分開放「商業據點」,「跨境交付」則未開放,這樣一來,企業進到中國後就受他們控制,且可以創造就業或技術移轉。這次中國對台也是開放商業據點,因為跨境交付不容易管制,若按照協議走,可能造成更多資金、人才、技術流向中國。

至於台灣對中國開放的項目,產業界也有一些顧慮,例如美容美髮、印刷及中藥業等。台灣服務業只有二千九百多家是大型企業,九十三萬多家是中小型企業,有些產業競爭力不錯,但規模小,中國大型連鎖集團進來,可能會對這些產業造成傷害。

服貿開放項目 缺乏邏輯性

目前服貿協議開放項目,看不出有什麼邏輯,中國商務部台港澳司長陳星特別強調,中國希望再對台灣開放十到廿項,但台灣不願意接受。顯然政府不知道要什麼,政府決策沒有完整的思考,社會、朝野沒有共識,產業利益沒有整合,最後有些團體出來反對,政府也進退失據,導致服貿協議的談判結果不完全符合台灣的整體國家利益。

赴中負面效應 報告未評估

問:服貿協議一旦生效,對台灣的效益及衝擊為何?

答:這次開放的效益不高,中經院評估GDP只增加○.○二五%至○.○三四%,且是十至十五年累積下來才這麼多,整體效益非常有限;政府強調服貿協議「利大於弊」,卻完全沒有提出對台灣產業的「弊」在哪裡。

中經院報告僅評估中資來台效益,卻沒有評估台資赴中國的負面效應,近幾年台灣投資中國金額都超過百億美元,但是中資來台每年差不多二億美元,中經院可能高估服貿協議對台灣的正面效益,嚴重低估對台灣的負面效益。而且,評估報告也沒有區分資本所有人與員工的國籍,雖然中資來台投資會增加產業產值,但是台籍企業與原來員工卻可能受到負面衝擊,這些效應也沒有納入評估。

問:近來學界及文化界一再呼籲服貿協議應「重啟談判」,你的看法如何?

答:重新談判不是不行,但還是由現在的政府去談判,很難解決問題。我的建議是,在既有基礎上,對於產業有疑慮或反對的項目做一些保留,也就是不要生效,但若中國不能接受,就針對這些項目重談。總而言之,不能在完全沒有溝通、完全沒有告知,也沒有配套的情況下,要求產業全盤接受服貿協議。

這次服貿協議對台灣效益有限,未來如果要擴大協商的話,戰略、戰術及作法都要做好,把要開放的項目說清楚、規劃好,且不只要對中國開放,對歐、美、日也要同步開放,尤其要積極主動促成與中國及美國同時談判、同時完成,才能藉由美國力量抗衡中國,藉由引進美國經濟力量來化解台灣內部經濟安全及國家安全的顧慮,也才能展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

馬蘇辯論後 政策須做調整

問:馬英九與蘇貞昌將針對服貿協議進行辯論,是否有助於解決服貿爭議?

答:簽署前就應該辯論,不是簽署後再來辯,因為馬總統簽署協議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國家,如果簽了後推翻,對國家信譽傷害很大。但現在既然決定要辯論,還是從正面看待,可以做一些檢驗,到底簽署過程出了什麼問題?是在野黨過度憂慮還是執政黨掩飾?

不過,辯論完了後,如果社會大眾普遍對一些項目或整個協議有疑慮,執政黨就應接受並調整;如果老百姓認為這些憂慮都不是問題,在野黨也要做一些調整。另外,希望中方也能理性看待,畢竟台灣是民主國家,而且是因執政黨在談判過程沒有遵守一些談判規則,才導致今天的後果;希望未來兩岸談判時,中方也能注意台灣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只注意到執政黨或其相關企業朋友的看法。

文見: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9/today-p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