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懷想余老師的文章中寫到,我想在星期三下午安寧團隊會議上分享

「人文臨床與療癒空間」工作坊V的資料中

「人文諮商訓練計畫」與余老師「人文諮商作為諮商本土化的策略」

這兩篇文章的大要和心得……


這個念頭出現之後兩天,就是星期三,

我沒有足夠時間和精神好好整理文章和心得。

那天早上隨護理師家訪三個病友,中午過後才回到醫院,

和心理師W去吃飯、聊天時,恰好D醫師也來餐廳吃飯。

先前就想找D醫師聊聊,一直沒跟醫師約時間,

趁這機會隨興聊起來,不知不覺近兩點了。


醫師巡房時間是兩點,

前半段我沒有參與,在會議室記錄早上家訪的大致情形,

接著,去看看兩位這星期才來住院的居家病友。


雖然也跟著醫師去看了最後兩床病友,

但心裡還是掛念著:

我沒統整好兩篇的內容,

也還沒想好如何把自身志工經驗與內文做一對應……


以平常的準備標準,我是不會這樣就「上台報告」的,

可為了即時表達對老師的哀悼和敬意,

我還是想,不管怎樣,這天一定要講,不等下禮拜。


會議開始不久,我才遞紙條給D醫師,說若有時間,我要做分享
……

這紙條,讓自己沒有退路、不能猶豫。


心理有準備會流眼淚,手裡早握著衛生紙,

但以為是說到余老師去世那段才會哭,

沒想到,第一句話都沒講完整,就無法控制情緒,一直流淚。

好不容易開始,很凌亂地說著,中間也是斷斷續續哭,

一直到說起論文大要,才完全平復。


在場有幾位心理師,而我要分享的是「心理諮商本土化的策略」,實在很心虛,就先跟大家說:

我完全是門外漢,僅就對兩篇文章的瞭解做出歸納,

加上準備並不充分,

若有不知所云之處,請大家見諒……


非常簡短地分享大要,並引用一段文句做為結論後,

心理師M

謝謝我的分享,以前不知有此領域,……,

也把我介紹的書記下來,要去買。


心理師W

「你雖不是長時間受教於余老師,卻有著余老師學生的某種獨特味道。
你們每個人都似乎非常能夠從自身的生命裡,
逐漸地萃練出一套深刻而精緻地看待生命、看待世界、看待人的觀點。
在你身上,也依稀看到這種相似的身影。

同時,
在余老師過世後的這段期間,
似乎他的每位學生,都被這個哀傷的衝擊而激發出一股發自內心的熱情動力,
彷彿都承接了余老師的生命熱情,而湧現出極大的使命感,
嘗試將他的思想傳承、傳遞出去。
在妳那天下午的現身裡,看見相同的熱情。」

   ( 與其說這是對我的讚美,不如說
     
是對余老師影響力的驚嘆和肯定。

     這種影響力,不是每位老師都有。
 
    就像W說,是因余老師身上有一股對生命的熱情。
     他認真活,認真教學和無私分享,真誠希望他人受益……, 
 
    這是一種無言、無遠弗屆的身教。)

護理師說

很深的文章她自己看會看不懂,但經過我講都能聽懂,希望我以後常分享。


宗教師說

有我這個學生真好,老師過世會寫文章紀念他,為老師掉眼淚……

還開玩笑說,一定要跟我做朋友……

法師也說

講得很好啊,情緒能再控制一下就好了……
(我也很想像法師那樣,言語神情態度總是那麼平和……)
 


因為中午與
D醫師聊到過去的一些生命經驗,

最後,他也順著我的分享內容,說

「貞貞的生命經驗讓她能更貼近受苦者的心……

希望貞貞以後在會議上多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他也私下再次鼓勵我

在團隊會議上,能像中午跟他聊天一樣自在表達……。


聽著伙伴們真誠的回饋,

感恩與感動,讓我的眼淚一而再地流下。


帶了這本讓我和余老師再續師生緣的「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和最後這幾年一直陪伴老師身邊的「好走」這兩本書,介紹給大家,

會後,宗教師和心理師W,興起組讀書會來共讀好書的念頭,

希望我下星期在團隊會議上提出來。

時間有限,精神不濟……,

這些現實考量,讓我不敢確定一定能參加,

但精神上,我絕對支持辦讀書會這成長團體。
 

近六點,走出會議室,在空盪的門診等候區走著,

心裡低聲對老師說:「余老師,我做到了!」

一時之間,又鼻酸起來,

舉起手來抹抹眼睛……


就像那天跟德嘉法師聊到的:

個人生命有限,無法遍歷種種經驗來獲得啟悟,

所以生命經驗和心得的分享是重要的,

讓我們借鏡他人的經驗,再往上走……。

那些尚未統整的大要,以及與文意呼應的個人心得,

我會繼續完成,做出文字記錄,

並與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