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校門s 
        英國的高中課程和台灣大相逕庭,我的學校
West Nottinghamshire College A-level的運作方式相當於台灣的大學:選修3-4門課,跑班制,不用穿制服,有課時才到學校。以我為例,原本選了四科,後來退掉一科,每周上課僅15個小時,不到台灣兩天的上課時數,星期五整天沒課。

功課表s 

老師自己編教材、印講義,課本只做參考用。一節課一個半小時,沒有鐘聲,下課時間由老師決定。中午吃飯時間可以出校。上課時,不管什麼方式,一定會有小組討論,桌椅永遠以某種排列方式相連,這樣一來,大家都得和其他同學說話、討論了;「台式坐法」唯有大考時派上用場。跟台灣不一樣的是,老師問問題時,會指定某位同學回答,而且,答案通常是要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對或錯。 
教室

教室2s

電影教室s


        每學年的兩次大考前,各科老師會寫一份評估表,內容包括預測成績、目標成績、出席率、上課準時與否及整體評語。
評估表s  

這兩次大考非同小可,因為以後上大學就是以這個成績申請。因此,雖看似「期末考」,但考試規矩比基測還要嚴格。考試地點在校外專用的考試中心,由出題中心統一命題,除了要核對考生號碼,學生一律不准穿外套,口袋要清空,原子筆筆桿和寶特瓶上不能有任何字或廣告。此外,比較特別的是,作答時規定使用黑色原子筆或鋼筆,同時,嚴禁使用修正帶或修正液,只能用一條橫線畫掉更改的部分。

由於這是慎重的大考,正課上完後還會有「考前複習課」,由各科老師自行決定是否開課。學校會公布複習課的科目、時間、上課教室,以及該堂課屬於一定要上compulsory)或者自由選擇參加與否(drop in)。

歷史課

歷史課上下學期的上課內容各為德國1919-1963年及英國1900-1924年。上課時,老師會在講解後點名回答問題,但更多的時間是要學生看課本後,自己歸納出重點。我常常把老師的講解和自己歸納的重點做成密密麻麻的筆記。
歷史課筆記s  

 

有時會以記錄片或YouTube影片取代課本,老師要我們認真看影片,但不事先告訴我們要回答的題目,所以大家非專心不可;我們曾經花超過一小時的時間看YouTube上關於希特勒的紀錄片,再回答老師的提問。


        歷史老師出的課前預習功課,有時比上課的內容和份量更重。我還記得在復活節休假時的預習範圍,是要讀完61頁關於冷戰的課文後,回答十五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得寫上一定的字數。
歷史課本s 歷史講義

老師很樂意幫助學生,特別是想精益求精的學生。我用電子郵件求教或和老師討論,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回信。除了為我解答問題,老師總一再鼓勵我,告訴我要有自信,因為我有實力,也很認真……。他知道我雖然從來不曾自動舉手回答問題,但是都知道答案;我坐在第一排,他很清楚我的上課狀況。 

德國歷史的考試方法為論文題,從三個題目中自選兩題,各寫八百字,答題時間九十分鐘。剛開始我十分緊張,因為平常只以寫小說為樂的我,從來沒有寫過這類性質的文章,何況加上交換學生特權的25%時間,也只不過一百一十三分鐘,這對剛到英國的我根本就不足夠。後來,我發現根本無需擔心,因為回家作業往往就是寫文章,學期開始時,一星期要交一篇八百字論文。等大家慢慢進入狀況,變成一周兩篇,其中一篇要多於一千字。我很快就得心應手,通常是全班最快完成和提早交作業的同學,老師也提早為我批閱。

班上有30個同學,老師每週都逐篇批改,打分數(A-E級,以及0-50分)並寫上評語。記得我寫的前十幾篇總是屢試不爽,得到B,相當於31-40分。我也記得第一次拿A的快感及成就感:十二月初發回的作業How Important were the Elites and Political Intrigue in Hitler's Rise to Power?時,終於得A了(45分);評語只有短短幾字:Excellent essay. Well written + thorough。 
How important were the Elites and Political Intrigue in Hitler's rise to power?

http://jenjentw.pixnet.net/blog/post/47754268

想到剛開始拿到講義,有一大堆不認識的德文,但不知不覺,這些字都變得熟悉(像Lebensraum、Kristallnacht、Volksgemeinschaft、Totenkopfverbände),作業拿到A也成家常便飯。算算,上下學期共寫了40多篇,也就是三萬多字的歷史作業,或許這是我雅思「寫作」成績進步的主因吧。頻繁的作業練習,也讓我大考時不需用到交換學生特許的加時,跟英國同學一起交卷。
雅思s

英國歷史教的範圍僅從1900到1924,因此內容甚至更細,上完後,我已經能把這段期間上任的所有首相倒背如流。這學期的課和德國歷史一樣著重於政治方面,學習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沒落,及工黨如何利用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崛起。上課方式一如往常,但考試方式難度更高。

考生通常需要閱讀四到五段資料(source),是從各政黨人物的演講稿或日記、民間或政黨的報章雜誌,甚至是市井小民心聲中節錄,各段約一百字,閱讀後回答兩個問題。第一題會從上述五段中,指定其中之兩段,問我們,這兩段內容支持某一論述的程度為何(如Study Source A and Source D. Compare these sources as evidence for views on the nature of poverty in Englan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03 to 1910.);寫出五百字的答案,必須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對背景的了解。第二題須運用所有提供的資料及自己的知識,寫出對某一事件的看法,約一千字。(如 Study all these Sources. Using all these  sources and your own knowledge, access the view that the need  to promote national efficiency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measure and proposals to tackle poverty between 1900 and 1914.
資料 答題前先閱讀的資料(sources)

寫這兩篇文章的同時,都得考慮到資料作者的身分及寫作時間、背景與動機。五段資料中,不一定每段內容都完全正確,考生必須抓出錯誤,或據其論點之偏差來分析資料的可信度。有時,是否各資料內容都適用於兩個題目,也要由考生自己做判斷。 

老師時常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寫出『此資料與題幹無關』,因為,有時出題者便是以這種方式測驗學生的判斷能力……。不要害怕去指出錯誤,因為這些資料幾乎不可能涵蓋所有的觀點及論點。也絕對不要因為資料具偏見,就否定它的價值,因為通常你可以猜測,它的作者可能是極左或極右派的政治人物……。」
        我最討厭從演講稿中節錄出的文字,因為它們總是詞藻華美,難以理解。雖然交換學生被允許查字典,不過查字典太費時,何況考場給的又是簡體字典,我只好祈禱不要碰到這類文字。

大考時,我翻開題本,愣了一下,第一項資料竟是以從來沒見過的形式呈現: Cartoon(諷刺畫)。我太高興了,看圖總比看文字簡單得多!但我記得,還是陸續查了幾個字,其中四個字在那本字典裡根本找不到,字典一點忙也沒幫上!

老師這次又猜對題目了,是關於自由黨於1906年提出的革新運動(Liberal Reforms)。順帶一提,德國歷史考試時的三題中,他猜中兩題:希特勒經濟政策的成功與否,以及考生是否同意「冷戰時期的德國政府是失敗的」這個觀點,並提出理由及證據。
        考完試後,老師總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回報」考題及答題狀況。他很高興再次猜對題目,畢竟學生們也受惠不少。Liberal Reforms和一次大戰英國政治的運作、女性參政權的爭取及愛爾蘭的分合,都是我們準備得非常紮實的課題。

所謂「準備大考」,學生開學初都會拿到英國和德國歷史的應考手冊exam booklet。德國手冊中,列出常考或可能考的題目及建議應答內容的大綱,英國的則有歷屆考題及閱卷者的評語範例。 

        德國歷史方面,每周四教完一個主題後,老師就出與此主題相關或以前出過的題目當作業。聖誕節期間,老師還寄了近二十個題目到我們的信箱,說至少要寫三篇分別關於Weimar、希特勒和冷戰的論文,也要我們想想回答其他十幾個問題時的大綱……。事實上,當考試範圍全部教完,看過、寫過這麼多題目的我們,已經可以自己出題、決定作業題目了。英國歷史的作業,則完全出自應考手冊裡的題目。
        這位認真的歷史老師可謂「軟硬兼施」,作業當中除了一定(must、compulsory )要寫的題目之外,還有可寫可不寫的;對後者,老師總說「我希望你們也回答第二個題目。如果你們沒寫,我會很失望……」(I expect you to do the second one, but if you don't, I will be very disappointed.)同學互看幾眼,心照不宣,當然,到最後都選擇「不要讓老師失望」。
        除了以紮實的平日練習來準備大考外,歷史老師上、下學期都開了「考前複習課」,而且規定「一定(compulsory)要參加」。
        歷史老師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點,大考前寄郵件給同學,鼓勵同學和詳細叮嚀「你們已經做過很多練習和複習,要有信心,別擔心明天的考試。特別記得仔細閱讀題目,把關鍵字和年代圈起來;引言和結論只要簡短、清楚就好,中間的申論要切中題意,別忘了最後做出正反兩面的分析」……」;「你們沒問題的,好好考!」;「不要提出沒有證據的推論或主張……」。甚至提醒我們「要提早到大考中心哦……要吃早餐,別空腹……」、「早點出門,免得大雪影響交通、誤了時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歷史課中會大肆討論政治議題,這和台灣校園內的慣例完全不同。甚至,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罵現在的英國首相、保守黨或諷刺美國文化。有一次,老師在回覆我的電子郵件中寫:I think politicians deserve to be challenged and laughed at。而在講到英國婦女辛苦爭取選舉權那段歷史時,我表示下次總統大選那年,我剛好20歲,但選舉日比我的生日早了兩個月,所以還是沒有投票權,只能再等四年……,老師提醒我說:「那時一定要把握你的權利投下一票!」

         這位令我懷念的老師,在我回國前問:「你想回去嗎?」我毫不猶豫地說「不想!」他說:「那就留下來念第二年嘛!」他也告訴我,以後要持續保持聯絡……。我一定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