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課s   

很多人認為,「電影研究」是最容易過關的科目,以為學生輕輕鬆鬆、利用上課時間看電影而已,其實不然,對我而言更是挑戰。英國所有的電視節目或電影DVD完全沒有字幕,除非選擇「開啟」;電影院放映的片子也沒有字幕,有字幕的「特殊場次」是為聽力有困難的觀眾而播映。剛開學時,老師體諒我的聽力及學習背景,特別為我這位唯一的交換學生開啟電影字幕;一直到第三部電影,老師問我是否還需要字幕,我才說不用了……。

      「電影研究」
的教學內容,包括基本的電影工業史、美國製片公司與英國製片公司的比較、製片者與觀眾的關係、基本電影拍攝手法、組成電影的基本元素、高科技對電影發展的影響以及電影對於社會的價值。教材同樣是由老師自己編製,但並非如同歷史和心理學講義編輯成冊,而是在每次上課前發給同學。老師說這樣做的原因,是電影研究的某些主題需配合現代趨勢,教材如果事先編好、固定內容,會太過死板。

教室中,每個同學都有一部電腦可以使用,老師不時要同學上網找資料並完成他的提問;大多數是要一邊看影片、預告片、3-4分鐘的電影片段甚至僅僅數秒的一幕,一邊回答問題。好幾次上課,我們不帶任何教材、講義或作業,只在課堂上看電影,但老師會發下「記錄單」。我們必須一邊看,一邊記錄故事內容、角色性格、攝影技術/背景音樂應用/剪接技術/拍攝地點/肢體語言應用的獨特片段;看完後,老師再一一詢問同學記下的內容。有時,老師只讓我們看電影海報、聽電影原聲帶,要我們猜測電影類型,這時,就需要到圖書館讀Empire之類電影雜誌的影評去找答案了。

圖書館s  
(我在圖書館裡最常坐的位置)

我們在課堂上看了五部電影:Bridget Jones’Diary/ Love Actually/ Hot Fuzz/ I Am Legend/ The Omega Man,部部「精視」,自己還必須利用空閒時間至少再看三部:Shaun of the Dead/ About a Boy/ The Last Man on Earth。其中的The Last Man on Earth,是一部1964年有關殭屍(Zombies)的黑白電影。因為它的拍攝技術、特效、及動畫都不及現代,又是黑白電影,再加上前面二十分鐘只有主角一人偶爾的口白,每次看都覺得太無趣而無法看下去;這部不到九十分鐘的電影,我竟分成七次才看完!我想表達的是:老師挑選電影有其教學目的,並不都是彩色、現代、情節精彩刺激,為了瞭解古典電影的風格,再無趣的的電影,如The Last Man on Earth,我們也得辛苦看完。我還曾經為了分析「007:皇家夜總會」及「明天過後」的片頭,重複看五分鐘的片頭高達四十次以上。可想而知,五部精視的電影,我都看到滾瓜爛熟,甚至覺得厭煩。

電影教室s  
(電影教室,每位學生使用一台電腦,牆上有劇照)

 

這門課講究想像力和創造力,兩項「指定作業」中的一項,是要同學編寫故事,用拍照、敘述或直接拍成2-3分鐘電影片段的方式繳交作業;其中得包含拍攝細節、方法、角度、占時長度、特效、音效、肢體語言、布景、道具、燈光、和剪輯技巧等電影的要素,若以純文字描述,字數須於一千字以內。我發想自凱撒遇刺、經過改編的故事,要容涵多項電影要素並濃縮在一千字以內,實在不是易事。但愛亂想的我,能把想像深化為帶有場景聯想的文字,還有統籌一切電影要素的掌控感,我寫得非常過癮!
        另一項作業則是自選一部電影,
分析其中3-5分鐘片段的兩項拍攝細節(由場面調度、攝影機運動camera movement、表演、剪接、音效中五選二),以及這些細節創造氣氛、意義及觀眾情緒的方法,並從電影中擷取圖片為證,字數為一千五百字。我為了有別於大多數同學選的現代片,刻意選了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驚魂記Psycho,分析其中出名的淋浴場景(Shower Scene)。

每個同學在完成初稿後,印出來給其他八位同學,同時,老師也把同學各自選擇的片段播給全班同學看;之後,同學會把他們的建議修改意見寫出來,讓原作者修補初稿。除了參考同學們的建議,也可以「一再」請老師審稿並提出修改意見,直到自己滿意才繳交最後定稿。所謂「一再」是指,修改後請老師審閱的次數,是沒有限制的。我這篇報告,修了四次才定稿。

電影研究課之自選電影報告  http://jenjentw.pixnet.net/blog/post/50133182

 

說到「驚魂記」,我想到印象最深刻、至今仍心有餘悸的是,老師播1929年的黑白電影Un Chien Andalou(An Andalusian Dog)開頭短短十幾秒,用意在讓我們理解電影使用的「障眼法」。劇情是一個男人磨利刀片後,割開一個女人的眼珠……,我們都發出驚訝或是作嘔的聲音,轉過頭去不敢看。老師若無其事地說:「我就知道,每次學生的反應都是這樣,這就是為甚麼我要再放一次。」同學們趕緊說「不要不要!……」播第二次時,大多數人還是不敢看,我也不敢,老師看到我們又要轉頭,說:「No, no, don’t, watch, watch it! It’s actually a cow’s eye. Doe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只是牛眼睛?大家當然知道那不是真的人眼!但距離夠近時,牛眼一樣能營造出令人害怕的氣氛及逼真性!

另有一次,老師讓我們看「蜘蛛人」的配音過程。我們發現:蜘蛛人發射蜘蛛絲時的聲音,只不過是幾條皮帶打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響;玻璃破碎的聲音,是拿金屬棍打沙發上的一堆錢幣所發出的!真佩服這些配音工作人員的想像力。
  
        電影的考試方法是三科當中最費心和費時的——考生須寫出三篇至少各八百字的論文。也因為這樣,這兩個半小時的考試,一學年只有一次,另一次則由上述的「指定作業」取代。

考試中的三篇文章分屬三個單元:Producer and Audiences、British Film Topics和American Film-Comparative Study。Producer and Audiences與American Film-Comparative Study這兩單元各出兩個題目,考生擇一作答。British Film Topics又分為六個小主題,六個小主題下各有兩題,各校考生從學校所選(教)主題中的兩題中自選一題回答。

Producer and Audiences的出題方式很特別,每題有兩項資料,考生閱讀資料及題目後,才決定要回答哪個問題。資料範圍很廣,包括報章雜誌節錄、影評、電影海報、網路文章、數字圖表,甚至是網路平台討論電影的內容節錄。問題都與「製片」或「觀眾」相關,如:What are some of the issues for UK producers and audiences in Hollywood’s domination of the UK film industry?

British Film Topics中,學校所選(教)的是British Film and Production Companies這個小主題,而我們學的是一家獨立製片公司——Working Title Production Company。考試題目總會要求考生,舉出此公司於片中呈現的風格以及呈現英國風的程度,或是此公司所製的電影類型及內涵的一致性;還規定考生必須探討「至少兩部」此公司製作的電影,如:You should discuss a minimum of two British films base 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 How far does your chosen production company show particularly British messages and values in the films you have chosen?

American Film-Comparative Study指的是考生須看兩部主題相似的美國電影後,比較它們的相似或相異處,例如價值觀、選角、拍攝技術、拍攝地點……等。學校選的The Omega Man及I Am Legend兩部片,便同是講述突變、瘟疫、生存並以Post-apocalypse America為背景,前者拍攝於1971,後者則是2007。考題如:In the American films you have studied for this topic, how far do the representations of either men or women reflect the time when they were made?

「電影研究」的作業只有不到十篇的論文,練習不夠,加上只做過一次正式的模擬考——在兩個半小時內寫2400字,所以這是我大考時最沒把握拿A的一科。

 

電影研究只有九個學生修,所以我和同學都很熟。這堂課應該算最「沒紀律」的,上課中談到別的話題,老師並不會立刻阻止。班上有三個男同學常聊足球,這個話題我自然不會錯過;他們支持的球隊都是我不喜歡的,聊起來就更好玩了,可以互相「吐嘈」。

        這班同學是對我這個交換學生最好奇的一群人,問我喜歡哪種音樂、會不會演奏樂器、對英國人的第一印象、台灣電視節目的內容、喜歡哪一種電影類型……等,還關心我是否收到接待家庭送的聖誕禮物及復活節巧克力蛋。

同學和我交情不錯,其實也從中「獲益」:抄我的作業。他們常滑著電腦椅靠過來看我的作業,老師不怎麼介意,反而當它是一種「交流」,我也就讓他們「參考」囉!

十八歲的T算是學長,他對我很好,常問我來英國讀書或對英國生活的感覺,也告訴我考試或複習該注意的事項。有一次在到鎮上的公車上不期而遇,我們都很驚訝。我過去坐他旁邊。本來擔心出現我最怕的「沒話說」尷尬情境,沒想到,竟然一路和他聊到鎮上!聊天過程中,我才發現他認識我的第一個接待家庭,他去年和住這個家庭的交換學生同班。由於對我的接待家庭有部分了解,知道去年的學生跟他們鬧翻了,T便提醒我「不要太介意接待家庭成員的情緒,不要受影響……」。

我和同學J也很聊得來,我們會一起討論足球轉會消息和流行音樂;他對後者非常瞭解,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我還沒換家庭以前,我們每天都坐同一班校車回家。

 

班上同學最常提起的是我那令他們驚嘆的專注力,其實,他們只看到一部份的真相。上課認真,是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台灣,我回家複習功課時專心的樣子,他們還沒見識過呢!同學O曾問:「你怎麼能夠在電腦前坐這麼久、這麼專心,都沒跟其他人聊天啊?」那麼「混」的學生來問這個問題,真令我哭笑不得,不知從何答起。同學Jm則說:「她這麼專注,就算不是英國在地學生,也會得A……」。

同學若問到我的讀書習慣或好奇台灣教育制度,我每每詳述台灣的制度和學生的作息,嚇他們一番,他們都瞠木咋舌:「真的假的?你們怎麼可能過這種生活!」最後,我結論說:「不要以為你們眼中『聰明的亞洲人』,是不用付出代價的!」

因為我上課認真,老師很信任我。有一次,老師回辦公室印教材時,甚至授予我「管秩序」的責任,如果同學不認真、太吵鬧,要跟他說。老師一走,全班理所當然開始鬧哄哄、各聊各的,我則繼續做我的課堂作業。老師一回來,同學則以閃電般的速度「回歸常態」,老師問我:「他們都有做作業吧?」我笑著點頭回答Yes。老師很懷疑地看著其他同學,說:「看來有人在掩護你們哦!」不然咧,難道要我打英國學生的小報告?

 

離開Mansfield前收到了一張卡片,看信封就認出電影老師的字跡。電影卡封面   

打開卡片,是來自老師和九個同學的留言祝福。電影卡片s   

我會好好保存……

☆  ☆  ☆  ☆  ☆  ☆  ☆  ☆  ☆  ☆  ☆  ☆  ☆  ☆  ☆  ☆

 

電影作業(A)
How important is place in contributing to key themes in the American films you have studied for this topic?   http://jenjentw.pixnet.net/blog/post/493497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