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多年前,你還在☆國留學的時候,我就一直提醒說:
把握這段還沒有孩子的生活……。
相信後來你也體會到,有孩子的生活與以前是大大不同,
有兩個,更不一樣。
 
上次見面,
我看到一個或許不是很嫻熟但百分之百盡心陪伴孩子的父親,
也感受到即使你樂意,那對你仍是一個精神和體力上的負擔。
 
教養小孩,奉養父母,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前者或可說是「甜蜜的負擔」,
後者,不管出於孝心或者責任,我感覺最終,「甜蜜」大大少於「負擔」。
 
我早在爸爸生病多年之後,就學會很多事在掌控之外,人得接受、放手……,
而「知道」老人家身體必然日漸衰老,「接受」爸爸生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
跟陪伴他時所「如實經歷」的點滴情緒起伏,是兩回事。
 
除了應對爸爸身體狀況的突然變化外,
我要面對的是爸爸可能
眼神突然變得銳利而陌生、躁動而不能安坐一刻、冷不防打我一巴掌、
狂力握住我的雙手不放、翻掉身上的棉被、
推掉幫助他穩定身體重心的大小墊子、緊盯著我每一個微小的動作……。
我知道這全都不是他故意,但我的心理、精神卻不能不被影響,
包括那些對家人的影響,再間接影響到我的。
 
有時候,爸爸精神、情緒都好,我可以跟他多聊聊,看到他笑或流眼淚,
這種時刻,我很幸福,
這種互動也增補了我的能量。
但這種時刻,越來越少有,
我越來越常覺得爸爸很可憐,我們很可憐。
 
被動接受,鮮少主動創造的空間,
這讓我產生無力感,
這也是我所說「負擔」的一部份吧。 
 
若不是努力從其他來源求取能量,和時常提醒自己抽離,
這無力感會瀰漫成對「生活整體」的無力;
最糟的是,生活的其他事件,加重我的無力感,讓我失衡。
 
比起你,我早很多就開始面對父母的病、死,
你還說過
「你要分擔照顧爸爸的時間,如果娶你,不知道我們家庭生活會怎樣……。」
我無言,不是因為承認「父親生病是我的原罪」,
而是你不理解我這女兒與父親的情感連結,我無從解釋起;
我的生命、我的小家庭的生活整全,不可能將爸爸排除在外。
 
你的母親一向健康,也能照顧好自己,
但畢竟也高齡了,開始需要子女的照顧。
孝順如你,或許從此刻開始,慢慢能貼近我當時的感受。
 
在你忙於備課、上課、陪伴兩個孩子的同時,再加上照顧老母,
必然肯定更無喘息的空間。
此外,還要顧及太太的感受;
孝順的你,肯定希望太太諒解接母親同住,對你而言是非如此不可的。
 
這陣子辛苦了,
希望你能找到抒發壓力和補充能量的方式。
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身邊親愛的人,
我們都要加油。
 
曾經年輕,現在,我們已經到人生另一階段。
偶爾想起那段恣意聆賞音樂的日子,被音樂充滿的無限美好的日子,
那彷彿跟著青春一樣走遠,不可回復。
即使聽著同樣音樂,心境也大不相同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jentw 的頭像
    jenjentw

    記‧憶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