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了十天,我再上去陽台。
這次是很平靜地享受涼涼的風。
(過了那夜,一切不會再壞了)
在躺椅上很久,
沒有思慮,
也不想思考。
唯一浮過腦際的是這幾天在想的:
繼續努力與放棄、轉而「接受」現況,
兩者目標不同,所持態度和行動有所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當事人自己也摸不準,界限設訂在哪裡,會有最好的結果。
界限的拿捏,與其強調它是取決於個人的智慧,
不如說它的困難,正反映出人的有限性。
從結果端去評論當時所做的決定,沒有意義;
後悔,更無必要。
對我來說,
更重要的是:覺察過程點滴和檢視是否忠於內心……。
對他人,我則因為看到「人的有限性」,
而更包容、悲憫其因「錯誤的界限判斷」導致,(相對)不好的結果。
(嚴格說來,只要經過完整檢視、在當個時空限制下所做出的決定,都不能說是「錯誤」的。)
這夜沒有星星,天空還是一樣廣闊,
我抬頭前後左右掃視,
不知道媽媽在哪裡看我。
(爸爸說,學歷史的媽媽當了天神的史官……)
不知道她在哪裡,
但想是有她庇佑,我才得今日的平靜。
繼續待在陽台上,
不想離開夜的靜、心的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