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好奇「寶寶」
導聆說歌德住威瑪 瑪莉安娜住法蘭克福
回來我就去查威瑪和法蘭克福的相對位置
明白了瑪莉安娜為何把歌德當東風 自稱西風
做了兩首蘇萊卡的詞
 
我發訊息去問樂集 最後的安可曲名
也問我有沒有聽錯 導聆說 布拉姆斯說蘇萊卡是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後者 對方說 是指蘇萊卡的第一首
前者 說是 Schober作詞的「致音樂」
 
Schober 我在曲目介紹中有看到這個人。
記得導聆說 別人問他最得意的畫作是什麼 他說是幫舒伯特畫的五線譜
所以我回樂集說 我記得 他是畫家……
 
畫家怎麼又會作詞呢?
我又去查。
Schober是詩人 編劇 平版畫家。
 
 

先前在天湛樂/湛聲樂集FB

陸陸續續看過曲目介紹

但節目表集結了介紹  方便看  

晚上重看了一次

 

有些曲子我先前就聽過

但又把每首曲子對照德文和中文歌詞 聽了一遍

 

以前不管喜歡或不喜歡都憑感覺  

不知道歌詞在唱些什麼。

憑感覺也沒什麼不好

不過 現在對喜歡的曲子 

能更了解它的背景和歌詞。

對歌曲來說

詞和音樂各自有它觸動人的地方。

 

風格不同的歌曲裡面

有一些我喜歡的

大致分為輕快和深沈的話 

輕快的我喜歡 

聽來會搖 甚至有跟著起舞的感覺

幸福

春之信念

甘尼美

紡車旁的葛麗倩 

岩石上的牧羊人 

 

野玫瑰的舒伯特原曲 

和改編傳唱的版本聽來差不多

菩提樹則不然

我只喜歡舒伯特的菩提樹原曲。

 

深沈的:

「分身」

伴奏最後幾個音漸慢漸弱延續演唱者傳達的情緒

完整了這首歌。

 

有很多首曲子 我的情緒都還沒結束 伴奏就在換譜了

照理說 伴奏在最後一個音結束後 要留著幾拍情緒延展的時間( 如果他也處在這首歌曲的餘韻中)。

 

「戰士的預感」

層次豐富 我喜歡 

但是與情人道別的晚安聲 也太讓人心碎了

「很快地 我也要長眠沉睡在戰場 心愛的 晚安」

 

因為導聆 我也特別注意到一些伴奏傳遞的訊息

馬啼聲 紡織機 湖水波浪聲……

 

感覺這架鋼琴的聲音悶了一些

比較不適合那些輕快的曲子

尤其是伴奏者把踏板踩太深的時候……

 

伴奏的音量有時會搶掉演唱者的。

不過  要為不同的演唱者伴奏 可能也不是平常搭配的人

一時間很難微調吧。

 

最後那首岩石上的牧羊人

本來就是我超喜歡的曲子

舒伯特生命最後階段做的

最後一段 豎笛和人聲交互輝映

充滿希望地迎向春天

 

豐富的一晚

 

住到楊梅後最不方便的就是

聽場音樂會要花四個小時交通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