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天,護士沒有安排訪視居家病人,我留在病房值班,
下班前半小時,H護士請志工關掉多功能室播放的音樂,
我知道,有病人往生,需要使用兼做「往生室」的多功能室。

西方三聖s.jpg   

○○剛從他院轉診、住進安寧病房單人房,不到十分鐘,就過世了,
護士連基本資料都還沒問,家屬則一臉錯愕。

「有沒有毛巾、衛生紙?」護士問家屬,
○○的先生,慌亂地看著擺在桌上、地上的十幾個大大小小袋子,一邊哽咽地說:「
一定有。但是,我不知道裝在哪個袋子了?……你看,我們帶著大包小包來,就是準備來這裡好好服侍她,怎麼會……」。

床邊,國、高中模樣的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紅著眼睛,女孩激動地對我說:「媽媽這一年來的疼痛指數都在7,她很痛苦!(先前醫院的)醫生騙我們,說是腫瘤引起的疼痛,根本不是……」。

 

護士做遺體護理,在旁的先生強忍眼淚,說:
「媽媽,你不會再痛了哦,放心跟著阿彌陀佛去……」。

轉向兩個孩子,他像要安慰孩子,也是安慰自己,說:
「很安詳,媽媽走得很安詳……」。

我看看病人,是很安詳,
感謝天。 

 

蓋上往生被後,我們把病床推到多功能室的西方三聖像前,
點了蓮花燈,開了念佛機,
點香,請家屬一起拜拜,對佛菩薩說: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來這裡為○○祈福,請佛菩薩慈悲護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先生、兒子和女兒也在這裡, 誠心祈求佛菩薩,讓○○往生極樂,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也請佛菩薩保佑○○的家人堅強、往後的日子裡,都能相互扶持,過好生活。」 

戴上口罩,靠近○○耳邊輕聲說:
「○○,過去的一年多,妳辛苦了。世事無常,人的身體就是無常的一部份,我們沒有辦法預料什麼時候,這個複雜的身體會發生變化。生病之後,你做過很多努力,家人也盡心陪伴和照顧你,但現在,這個身體已經不堪使用,我們就不要再留戀。過去,你是個好太太、好媽媽,先生和兒子、女兒都會記得你對他們的好。他們感謝你的付出,也很希望你能一直在他們身邊,只是,看到你受病痛的折磨,心裡都很不捨得;現在,你的身體不再有痛苦,他們也是為你高興的。先生和孩子們會互相關照、扶持,請不要再操煩世間人、事、物,跟著阿彌陀佛去,到極樂世界,繼續來關心、祝福、庇佑你的親人。……」 

對家屬說:
「○○雖然往生了,但現在還聽得到你們的聲音,有沒有甚麼話想對她說?可以把心情告訴她。先生,要不要謝謝太太過去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太太可能很擔心兩個孩子,是不是跟太太說一下,說你以後會盡心教養兩個孩子……。弟弟、妹妹,跟媽媽說聲謝謝,謝謝她陪伴和照顧你們,也跟媽媽說你們很愛她,不希望她離開,但是更捨不得她受苦……。媽媽可能很放心不下你們,跟媽媽說以後會聽爸爸的話,和爸爸互相照顧,請媽媽不要擔心,隨阿彌陀佛到的極樂世界……。聲音傳到媽媽的耳朵,會被放大,所以我們說的時候,盡量小聲一點。」

「先生,有甚麼話要對太太說……。」
「弟弟,要不要跟媽媽說幾句話?……」
「妹妹,來跟媽媽說說話……」。

 擺幾張椅子,請家屬坐在病床兩側,隨念佛機助念,
「媽媽熟悉我們的聲音,幫媽媽助念,媽媽感受得到我們的祝福。我們靜下心來為媽媽念佛,就可以幫助媽媽定下心、安心、放心,隨佛菩薩到沒有病苦的極樂世界……。如果你很想哭,沒有關係,我們先到旁邊,比較不會影響到媽媽……。」

 

初到T院安寧病房值班,

很幸運地,能跟在有十一年安寧志工經驗的Y姐身邊學習,

很記得第一次聽她為病人「臨終說法」時,我的感動。

那天,和Y姐巡過病房後,她告訴我:

「第◎床老伯伯的情況,我看是撐不過一星期(下次值班時間,不會再看到他),我們去跟他說說話……」。

伯伯是單身老榮民,已在昏睡當中,

Y姐戴上口罩,屈身向前,在距離伯伯耳邊十公分左右,低聲、緩慢說話,

一隻手非常非常輕地撫拍伯伯胸前,

說是「撫拍」,其實這個動作,幾乎完全沒有接觸到伯伯身體。

 

Y姐「大致」是肯定伯伯年輕離鄉背井來台,為國家所做的貢獻,

告訴伯伯,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會壞,是自然的事情……。

伯伯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而在台灣,大部分民眾屬於民間信仰者可以接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所以,Y姐告訴伯伯,請他捨下這個敗壞的身體,到佛菩薩身旁……若不能口念,就用心念著「阿彌陀佛」……如果看到一些景象,引起恐懼,或者身體很不舒服,就念阿彌陀佛,請佛菩薩接引至極樂世界,不再輪迴……。

Y姐也帶我到西方三聖像前,對佛菩薩說:
「第◎床◇◇◇病情不太樂觀,若他世間因緣未了,請菩薩保佑他平安不受苦,若世緣圓滿,請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

 

 Y姐對伯伯說的話,我只留下「大致」的印象,

但對那時的感動,我記憶猶新,

站在她後面的我,早就紅了眼睛。

從她慈悲心懷中發出的真誠祝福,深深打動我,

我這樣相信:

「真誠祝福」產生穿透的願力,無形中傳導給昏睡中的伯伯,他接受到了。

也因為Y姐身為二十多年佛教徒,言語完全出於內心所真正相信、虔信,

堅定的信仰,發散成為一股強大的安撫、安定、感染和說服力,

我這樣相信:

伯伯真的覺得不枉此生,願意放下病體和塵世雜務,隨阿彌陀佛而去。

 

在那一刻,我甚至有股衝動:
如果宗教信仰能產生這樣的影響力,我願意信教……。

 

幾次在旁看Y姐為臨終病人或往生病人「說法」,有時,Y姐也做為橋樑——在病人(往生者)、家屬與佛菩薩間,代病人(往生者)及家屬,對佛菩薩說出心裡的祈望;或做為病人(往生者)與家屬間的橋樑,引導「病人對家屬」及「家屬對病人」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我常常覺得這些人很幸運,剛好遇到Y姐值班的時段,

有機會藉由Y姐的「說法」,得到心靈的安定和找到未來的去向,

也藉由Y姐的「引導」,把握最後交流時間,減少生死雙方的遺憾。

 

因為○○是到院就過世,志工只能利用很短的時間,大致瞭解病人是否有所罣礙?和家屬間的關係如何……等,只能在「肯定逝者的生命意義」、「請逝者放下衰敗的身體」、「指出未來方向」、「家屬對逝者道愛、道別」、「家屬向逝者保證以後會過得很好」等做引導;另外,提供一個安靜、莊嚴的助念環境。這幾個「大方向」,是往生者與家屬的普遍需求。

如果病人住院一段時間,志工對他及家屬有更多瞭解,也知道他們的特定需要(比如:一心盼望出國留學的孩子回來看他、房地產還沒做好分配、擔心年邁父母沒人照顧……等),在引導時,就能更切合他們的心理需求。

 

其實,志工在安寧病房做這些事,是「越俎代庖」,
真正的「臨終說法」,是由「臨床佛教宗教師」來施做,
志工的角色則是在與病人和家屬互動中,多瞭解他們的背景、特質、需求等,
提供宗教師做靈性照顧、臨終說法等的基礎。

臨床佛教宗教師所做的「臨終說法」,除了上述幾個「大方向」,會以佛法、佛經為本,來說明生死的意義、生滅的變化,解釋死亡過程可能發生的身心變化……。有時會配合宗教儀式如皈依、誦持經典等,幫助病人提起和保持正念。此外,臨床佛教宗教師會讓亡者和家屬了解「助念」的意義,引導他們專注念佛,或觀想阿彌陀佛接引亡者……。如上述病人到院即往生的例子,宗教師則會透過臨終道別,技巧性地引導出病人的生平事蹟、罣愛和擔心之事,而適時給予「臨終開示」。

法師出現,即使還沒開口說話,就給人安定、祥和的感覺,
而其身份,給人的直覺聯想是:
「佛菩薩」的代言人、與「凡人」間的橋樑,
在安寧病房服務的「臨床佛教
宗教師」,已經過長時間上課、實習、培訓,
他們除了具備一定的佛法修持,也深知末期病人和其家屬在各階段的需求,
所以
陳慶餘教授等人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
「臨床宗教師照顧對癌末病人善終指數之提昇」中,指出:
病患在往生前二天,有法師給予臨終說法與助念的引導,接觸15分鐘以上,對病患的善終就有影響。

很可惜,在我值班的T院安寧病房,目前宗教師只有一位自願服務的基督教牧師,每週參加團隊會議一次;團隊評估病人有靈性照護需求時,牧師再另外安排時間為病人或家屬服務。
有時候,志工基於對病人和家屬普遍和個別需求的瞭解,而有些靈性關懷的時機可能稍縱即逝,便臨時扮演了一小部分宗教師的角色。
志工雖然沒有宗教師的「臨床專業」,
但此時,志工和宗教師同樣擁有的,是最真誠的關懷和祝福;
親人臨終時,家屬心中,也有著同樣的真誠關懷與祝福,
這關鍵時刻,如果沒有法師或宗教師在身旁,我們自己可以這樣做:

◎幫助臨終親人做簡短的生命回顧,肯定他一生的成就和付出。
◎對他道謝、道愛、道歉或寬恕他(關係的修復、和解)。
◎抒解他的罣礙,答應盡力完成未竟願望。如果願望與現實差距太大,協助親人轉念
◎請他放下病弱的身體、引導他向此生道別。
◎允許親人的過世;告知在他死後,我們會如何規劃和安排生活(具體描述)。
◎提示未來的方向或來生的期待。
◎助念以幫助親人與我們彼此祝福、安定心念(不限「阿彌陀佛」一念,而是泛指  所有「正向的念頭」)。

不過,以上雖能幫助我們在臨終親人的「重要時刻」來臨時, 知道如何因應,發揮「臨門一腳」的助力,
但更重要的是,親人本身在意識清楚的階段,就做這些「死亡準備」:
回顧並肯定自己的生命意義、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放下罣礙、完成心願、擁有可以安定心念的生死信念,甚至做後事準備等(更精確地說,不是在臨終或生病之後,才開始做這些,而是每天都朝著這幾個面向過生活);
在這個階段,家屬也一起為親人做生命回顧、協助他肯定生命意義和完成心願、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做某些承諾讓親人放心……(更精確地說,親人間平日有親近關係和互相瞭解,那麼,家屬此階段所做的,才能對往生親人產生較大的影響力)。

生病的親人所做的「死亡準備」越充分,越能「善終」,
而親人的善終和家屬參與陪伴的歷程,都有助於家屬日後走過「哀傷歷程」。

死亡不可免,但對此必然,並非沒有努力空間,
如何朝向「生死無憾」、「生死兩相安」,我們是可以學習的!

 

☆  ☆  ☆  ☆  ☆  ☆  ☆  ☆  ☆  ☆  ☆  ☆  ☆  ☆


★疼痛指數:醫護人員無法靠儀器測量「疼痛」的程度,需依靠病人的主觀描述。疼痛評估常用疼痛指數,分為「1至10分」十個等級,從無痛的0分到最痛的10分。1至3分是輕度疼痛,4至6分是中度疼痛,7至10分是重度疼痛。兒童疼痛評估常使用「臉譜量表」,由「很愉悅的笑」到「流眼淚的大哭」,有六種表情。醫護人員評估病人疼痛程度後,進行疼痛控制;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不同止痛藥物,其中鴉片類止痛藥,例如嗎啡或芬坦尼貼片,在癌症疼痛控制方面佔有重要角色,於有經驗的醫師處方下使用,有效而安全。醫師也會針對不同性質的疼痛,加上適當輔助藥物,以達到最佳疼痛控制效果。

★在佛教的倫理上,「開示」與「說法」只針對出家法師所施作而言,所以,文中說到資深志工的「臨終說法」時,都特別用引號「」,表示這為「借用」之詞,指涉志工協助、瞭解並引導往生病人及其家屬的行為。

目前於各醫院安寧病房服務的臨床宗教師,有牧師、修女、法師等,服務內容不只是傳統上在臨終階段的宗教施為,而是協助末期病人在面對死亡的整個過程中提昇正念、學習超越生死的態度、緩解身心痛苦及死亡恐懼,進而達到善終。由於台灣人民大多信奉佛、道教或屬綜合佛道教的民間信仰者,臨床「佛教宗教師」發展出以佛法為基礎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臨床上,會依不同眾生,給與不同的依持法門,臨終開示(說法)與助念法門是其一,其他還有皈依、念佛、懺悔、禪定和眾善法門。

在瀕死徵兆與症狀上,佛法中的「四大分解」能與醫學上的「生物系統衰竭」互相對應。地解→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衰竭;水解、火解→循環系統衰竭;風解→呼吸系統衰竭;空解→臨死覺知。(詳見:從醫學的角度看臨終現象與助念瑞相http://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77 西藏生死書15章〈死亡的過程〉

★安寧病房多設有「多功能室」(但名稱不同)。「多功能室」有多方面的用途,除了供不同宗教信仰者在此禮拜,也可供做諮商室、休息室等。T院的「西方三聖圖」,可以滾輪推換成其他圖像,讓不同宗教信仰的病人和家屬在此祈禱、祈福。

十字架s.jpg  

基督受難s.jpg  

聖母像s.jpg 

T院多功能室的沙發椅,常有病人家屬在此休息。
電視下面有一音響設備,志工值班時會播放音樂;
不只可在此聆聽音樂、放鬆心情,樂聲也透過播放系統,傳至病房外走道。沙發s.jpg 

 

               —感謝Y姐身教、言教—
   ——感謝臨床宗教師督導法師德嘉法師多年指導及審閱本文——
                            —感謝D主任審稿—

                                          祝福○○往生極樂
                         佛菩薩庇佑○○的先生、兒子和女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