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現在」的時候,此刻已成「過去」,
而「未來」也緊跟著呈現於眼前的此刻。
「過去、現在、未來」是時段流程的依序組合、循環推進。
生命中,我們被動地接受「過去」的歷史,
又未能預知或保證「未來」會如何。
「現在刻正」努力中,是唯一可行而能確實掌握的。
這是「只問此刻耕紜,不問收穫」之最佳詮釋。
「過去、現在、未來」三位,濃縮而凝聚成「現在」一體。
「現在」是生命動力的著力點,又是永恆的起跑點。
無數點點「現在」的運動、移行,構成永恒的時光潮流。
在此生生不息的潮流中,實已潛藏無敷的「過去」與「未來」。
「現在」的活動,瞬成歷史;而「未來」就是「現在」之子。
理念上也好,事實也罷,我們永遠活在「此刻、現在」之中,
有豐碩的「現在」,方有人類豐碩的「歷史文明」偉蹟,
這就是踏實、務實的「現在中心論」。
顯然,天國眾神已無能減除人類此時、此世的痛苦,
又何以能提供並保證「未來與來世」的快樂與幸福呢?
所以,我們那麼珍視生命的此時、此刻,只好背離宗教神學的「出世」觀,
以積極創造機運的「入世」態度,
戰戰兢兢地不敢浪費時光的一點、一滴、一分、一秒。
我們一生渴望要瀏覽、要知道、想做的事太多了,也因此誇言:
我們要擁有「全部的人生」(all round life)。
這就是古希臘燦爛文明下的積極「入世觀」,
也是二千年後,西歐「再生運動」(文藝復興)精神之所在。
大學時代,每當夜晚,三、五好友每每歡聚於羅曼蒂克的「粉紅色斗室」,
暢談文學、藝術、美術、人生哲學,往往樂不思蜀而通宵達旦。
旭日東升,是我們暫時別離的時刻。
各自回家、背著書包,快速衝向火車站。
當然,母親準備的早餐是多餘的了,
在醫院還有八小時的課與病房實習,
如此緊湊的生活節拍裡,除了陽光與燈光不同之外,
我們實在無法分辨畫夜時辰。
這段時期的日記,多半是妳寫的,
因為歷史系的課業比醫學系少得多。
妳的日記,一樣是我的,在此互諒下,妳著實多勞了。
如果說,光陰巨輪飛也似地無情轉逝,
那麼,火車鐵輪的轉動亦復如是。
以我當時矯健壯碩的身體,酷似美國西部牛仔槍俠,
當火車開動後才飛跳上車,是司空見慣之事。
就這樣,與火車競逐的經驗,我領會了與時光競走的寶貴道理。
在潛意識中養成精確的時間觀,「心智巨鐘」於是形成,
絕不遜於倫敦議會大廈的「大笨鐘」。
從初一到大六整整十二年間,我往返於桃園--台北火車通學,
不曾戴過手錶。
以當時的家境而言,手錶於我,簡直是「奢侈品」了。
奇蹟性地,除非是交通事故而火車誤點,我從不遲到。
傳聞:德國大哲--康德,
一生非常珍愛時光,確切地掌握每分、每秒。
他晨間散步的時刻,也就是主婦們「對時」的時候。
我們相識初期,妳未免太委屈。
和一個「與時光競逐」的人生活在一起,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我倆夜晚準時九點半的約會,也就是妳家教結束的時刻。
偶爾,妳「因事」而遲赴約會地點,
呈現在妳眼前的,必然是我「難看的臉色」(妳說),
讓妳有口難言,低著頭默默無語,甚而傷感無奈而飲泣,
我知道妳很難過,但我呢?也情非得已:
因為回家後,我仍有兩三個小時的功課等在那兒,不得不緊控時間。
初期,妳當很難諒解。
我的「不悅之色」引發妳沉默的飲泣,
向來,妳慣於「以不辯應萬辯」,
當晚,我自作自受,有苦頭吃了:
妳堅守距離而不讓我親近,這種無言的懲罰,遠超過有聲的反駁與抗議。
更嚴重的話,足以讓妳立即提出「最後通牒」--絕交,斷絕往來。
妳的理由是:無法適應我精確的時間觀念。
六年戀愛期間,妳曾向我提出不下二十次的「絕交」,
多半的原因是:妳一向是慢條斯理的柔和女性,
誠難契合我的急性子且精守時間的「固執」。
妳強調我「擇不善而固執」,我也無可奈何,只有啞巴硬吞黃蓮了。
不過,這樣「忍氣吞聲」,總是「治標」的權宜之計罷了。
事後或日後,當妳平靜下來的時候,
我得抓住機會,以三寸不爛之舌做一番能取信妳的合理解釋:
「愛惜光陰,就是珍愛生命」。
這句話,多少達到了某種說服力。
幸好,日子一久,我們之間在不斷地妥善調適下,
對我的時間人生觀,妳也能逐日領悟其意而習以為常了。
在此「完美」的共識下,我們得有幸邁向未來更豐沛的生命旅程。
這會是妳勉為其難,對我「擇不善而固執」的領情嗎?
我也僅能如此地聊以解嘲了。
我們之間就在這洶洶駭浪「絕交與復交」的機序運作中,得以互諒、互解。
妳再度領受我的追求,終至於成熟了愛的果實--結婚。
我們合手創造了充實而緊湊的生命韻律。
因為沒有人--連神在內--可以預知或確知並保證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未能掌握「現在、此刻」的人,
夢幻、遙盼「未來」美麗遠景,是多麼不近人情、不切實際的奢望。
那麼,期望於來世的天堂樂園,必須植基於塵世人間。
以「過去」的經驗做為「現在」的基石;
有穩固的「現在」,才能展望與策劃未來。
我倆終生無法置信:犧牲此世可以在彼世獲取神償。
因此,緊握此刻的愜意,以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從「把握現在、珍惜現在、善用現在」到「美化現在」,
而後,「肯定現在、充實現在」。
有了幸福的現在,才敢企盼未來的幸福﹔
有了幸福的此世,才敢企盼來世的幸福。
蓋宗教、神學對彼世的承諾,其說服力與見證,誠微乎其微,
實無法滿足我們對此世的熱切期望。
我們的一生,就是由實實在在的點點此刻,連綴累積而成。
我們深信穩健、積極而恆常的努力,必結成實在的果實。
此時的快樂與幸福,是帶往彼世的最佳恆產。
將來的幸福,是此刻幸福的延續。
來世的幸福,是此世幸福的延續與創新。
因而,在妳所剩無幾、此世殘存的時光裡,
於有形、無形之中,我更加勤於製造妳「此刻、此世」的快樂,
做為「老爸」能給予妳帶往彼世的「嫁妝」,讓妳回味、享用無窮。
又,幸福是相對應的感應,
當妳離開之後,不也是留給老爸無窮盡的幸福回味嗎?
彼世、此世,皆充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