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師,共同陪伴癌末病人。
3月9日,我帶三胞胎到台大的安寧病房(緩和病房),在3月慶生會上表演。
寒假期間,我突然接到德嘉法師的電話,
問是否可以和孩子們在3月份慶生會上表演……。
以前我曾跟德嘉法師提過:
若有需要,雖然我和孩子沒有職業水準,但願意在安寧病房分享歡樂的親子音樂活動 ……。
後來,陸續有人問我:孩子怎麼願意去表演?孩子知道安寧病房的屬性嗎?
幾年前,我開始參加蓮花基金會的「安寧志工學苑」的培訓,經常要上課,
去年也到台大的緩和病房實習了四個多月;
不管是上課或實習的內容和心得,我都和孩子分享,
因此,孩子自然對「安寧病房」不陌生,而且不排斥。
為了這個表演,我們認真做道具和排練了6、7次。
當天,流露家庭歡樂和親密氣氛的表演,雖然因為「怯場」而打了折扣,
但或許在場長輩和朋友們看到了我們的真誠,都不吝給予讚美和肯定。
我跟德嘉法師再三道謝,
因為,一起做道具或排練過程中得到的樂趣,親子關係的更加親密,
這是無法衡量的價值所在;
再者,這類表演,我本來就樂意參與,覺得非常有意義,
而帶著三胞胎一起參加,也讓他們有機會去感受付出後的喜悅……。
為了提供病人全人(身心靈)、全家、全程、全隊的照顧,
安寧病房除了醫護人員,還有心理師、社工師、志工,
10多年前,臨床宗教師也加入團隊。
德嘉法師是誰呢?他是台大緩和病房(6A)的宗教師,負責培訓宗教師;
經過嚴格培訓後的宗教師,會到全國各安寧病房服務。
初見德嘉法師,是三年前爸爸在台大住院期間,擔心、焦慮、緊繃、無助的我打了專線電話,
有幸得到德嘉法師當面的傾聽與啟發,獲益良多。
之後,在上課以及6A實習期間,有更多機會認識德嘉法師,
也因而更認識宗教師的工作內容及其重要性。
曾帶孩子去六A的交誼廳唱歌拉琴,孩子第一次看到我這幾年經常提到的德嘉法師。
他們跟我說:
他做到宗教師的「頭頭」,我以為已經很老,想不到……。
跟印象中的出家人不一樣,電視上的講話都慢慢的,他不會……。
他看起來很親切,而且很活潑,還會跟我們開玩笑……。
德嘉法師有活潑可愛甚至幽默的一面,但他還有另一面。
當進入內心的對談,可從他眼神言詞語調神情……整體中,
發現他用生命和全副的真誠面對人。
一針見血的提點,或是當頭棒喝,
都不帶「評價」,不見「學術的理路」,不是「建議」。
人有共通性,也有個別性。可以對人的各個層面做研究,以歸納出普遍性,
但不能以此普遍性做為看待個別人物的「刻板印象」,妄加道德評價,
或以此普遍性,要求個別的人務須遵從。
「不帶評價」是重要的,那是尊重個人有「成為他自己」的自由,
另一方面,也是瞭解並接納他人「是他自己」的慈悲。
「不見學術的理路」。
德嘉法師多年來跟隨陳慶餘教授及宗惇法師,
在六A做「靈性照顧」和「佛法臨床應用」的研究,近年也從事講習和培訓工作,
儘管有豐厚的學術底子,他在與人對談時,已把所學和經驗融會在生命中,
將嚴肅的主題化為淺顯的言辭,
那些我們上課後謹記在心的內容重點,都不著痕跡地出現在他與病人及家屬的對話中。
「不建議」。
如果腦中有個框,要把這框框套在所有人身上,很容易逢人就提出類似的「建議」。
德嘉法師沒有這樣的框框,面對不同的人,他都用生命去交流;
不是只用頭腦分析、提建議,而是真誠講出心裡話,他真正感覺或相信的事,
藉此引導病人或家屬內省,找出自己的路。
記得我在6A實習時,得知實習的宗教師是天主教修女,頗為意外,
但德嘉法師告訴我:
「我們到病房不是在傳教啊,或許各宗教祈福的方式或儀式不同,
但病友或家屬所經歷、面對的,以及他們的需求,有其共通性……。」
的確,我目睹德嘉法師、實習修女和身為基督徒的病友,
在病房外空中花園的樹蔭下愉悅地交談。
看似輕鬆而沒有主題的聊天,
宗教師卻把握不知自己已是癌末的老先生,所剩不多的時間,
讓這位長者不知不覺間去思考不久就要面對、接受的事以及要做的準備……。
我佩服他們的「專業」能力,
為跨越宗教際限的、人與人之間平等和真誠的交流,深深感動。
我感覺到,「天主」就在此刻,帶著祝福悄然降臨。
宗教師引導病人在面對身體康復受到侷限之際,
轉個方向,做靈性上內在力量的提升。
身體的康復已然無望時,這個關鍵性的轉向,將引領病人
透過生命回顧去肯定此生的意義,做關係修補,做心願完成,
做四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參透心性的成長能超越有限的肉體生命,……
終於不憂不懼地揮別此生;
而這樣的「善終」能讓仍是生者的家屬、朋友,也得到心靈上的平安。
親見宗教師陪伴病人的許多個案後,
我得知宗教師在他們的專業訓練下,是一顆同體大悲心,
他們願意用生命去陪伴另一個生命,
尊重病人生命的獨特性,放空自己去誠懇傾聽、無條件接納(沒有道德評價)、深刻的同理,
進入病人處境的同時卻不陷入,
能跳脫開來、洞視病人(家屬)問題的癥結點。
多年來,宗教師默默地幫助許多病人和家屬做靈性上成長,終至「生死兩相安」,
雖然「靈性成長」是種內在經驗,難用語言或概念去精確界定、量化和評估,
但臨床上,確有外顯的正向改變來證明這些成長,
這些正面影響不僅限於病人本身、親人,也延伸到家庭、甚至朋友;
因此,我對宗教師抱以由衷的、最大的敬意和謝意。
由於宗教師在安寧的角色和重要性,鮮有機會獲得社會大眾的正確認知和肯定,
以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作為媒介,讓朋友們認知、護持這個團體,也從中獲得資訊和幫助,
是我至誠的希望,
也懇請各位和更多朋友分享這些資訊。
臨床宗教師相關資訊見:
蓮花基金會 http://www.lotus.org.tw/
左列《生死教育》項之靈性照顧/臨床宗教師
左列《出版項目》項之生命雙月刊(免費索閱),不定期有宗教師的文章發表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 www.tacbs.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