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看到親人受苦是很難受的;
看到自己無能幫上忙(無力感),是另一種的痛苦。
病人的家屬,常常承受這兩重的苦。
人生從來不是好過的:
好的、快樂的留不住;不喜歡的、困境也逃不掉;
人自覺、不自覺地存在於「希望擁有」和「恐懼失去」當中。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到安寧病房當志工,我都無從簡答。
遠因要說很多,近因之一,可以說是
我經由父親的病苦和漫長的陪病經驗,探及人類共同的遭遇,
因此升起同體的悲心:
我不希望他人和我受同樣的苦……,我總能做些什麼吧……。
東方人的個性很不習慣做情感的表露,
事實上,真誠的情感交流是最有感染力的,
那是心與心的直接對話。
允許自己顯露出擔心、害怕、脆弱、無助……,會有奇效,你信不信?
我們在病房裡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
病人害怕家人擔心,不敢說出病情,
親人不敢讓病人本身知道病情嚴重性,
或者,病人感覺到家人騙他,為迎合家人的需要,繼續假裝不知道。
這些行為看似「好意」、「為保護對方」,
實則把內心感覺的出口堵住。
病人、家屬兩方無法表露、宣洩真實的感情,也無法做更深入的對談,
彼此的需要被延宕在打高空的虛應對話中,
時間就這樣過了。
病人持續覺得孤獨、無助,
家屬還是無力、不知所措。
病人和家屬都需要這個窗口,或許你可以扮演開啟的角色,
畢竟你的言語表達比☆☆好,體力也足夠說比較多的話。
把你的震驚、難過、擔心、無助、祝福……都跟他說,
流眼淚也無所謂。
所謂「奇效」,
是當這些真感情自然表露,兩方才卸下防衛的牆,心也才得以同在、共伴,
彼此溫暖,生出的力量不可思議。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