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小孩昨晚1045才上床,這是不尋常的。

> 昨天晚上他們第一次欣賞音樂會,在台北社教館的

> 「原音嘹亮,聽!天使在唱歌!」

> 是台北原住民少年兒童合唱團成立六年以來第三次年度公演。

Ø  

Ø 擔心兩個小時的表演會讓小孩耐不住,

Ø 雖然音樂對他們來說是不陌生的朋友。

> 五點半到了城市舞台拿到票後,

> 先帶去便利商店一個人挑一種糖果,帶去拿波里吃披薩,

> 再帶去書店看汽車棒球雜誌,然後提早二十分進會場等待。

>

> 擔心是多餘的,當燈光亮起的剎那我便知道。

> 因為原住民小孩穿著各族的傳統服飾上場,

> 鮮麗多樣的服飾令人目眩,或者說令人秉息讚嘆,

> 馬上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 再緩緩帶我們進入歌聲當中。

> 610多歲的團員奇妙的和諧,

> 聲音和簡單的舞動。天成的美令我鼻酸。

> 唱著民族世界一家人。

>

> 曲目包含

> 原住民歌謠,聖歌,幾首民謠﹑圓舞曲和高大宜的曲子。

>

> 除了開場的民族世界一家人,

> 孩子印象深刻的有【布拉姆斯圓舞曲】,這是妹妹最近才拉的;

> 【庫斯克郵車】,曲終,團員走向台前向聽眾揮手再見,

> 全場在指揮的手勢下跟著節奏拍手,

> 歌聲隨著團員一一走向幕後漸緩漸弱,

> 留下鋼琴和鼓聲帶我們進入尾聲。

> 【泰雅族字母歌】由一對男童女童演唱,敲著簡單的木質「樂器」,

> 背景是客串上場的瑁瑁老師表演傳統的苧麻捻線

> 他們好興奮地叫瑁瑁老師,還向她揮手,

> 彷彿老師真的會用目光回答他們似的,

> 我趕緊叫他們小聲些小聲些…。

>

Ø 泰雅族的男中音巫白玉璽渾厚嗓音讓小孩> 聯想到:

Ø 好像Domingo喔…聲音真的好大,

> 因為我說過歌劇裡的獨唱聲音是可以「壓過」管弦樂團的,

> 他唱著【故鄉,我的故鄉】。

> 演唱布農族的【打獵前祭祀歌】時,

> 他在台上把西裝外套換成布農族的衣服,

> 扮演長老,族人圈圍他緩緩唱出八部合音,

> 單一音符層疊接續(媽媽,他們在唱什麼?

> 竟可以產生如此吸引人的感人的力量(amazing)。

> 之後由女生清而柔地吟唱,瞬間

> 又由男聲加上杵聲宏亮甚至帶點兇氣地高唱,

> 孩子說好可怕,

> 我便自己編故事說:女聲是在向狩獵之神祈願,

> 祈求族人這次打獵收穫豐富,能平安回來…

> 男生則是得互相鼓舞,激發勇氣,團結合作…。

>

> 【阿美族捕魚歌】是由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獨唱,

> 只以強弱急徐的杵音伴奏,

> 因為單純,所以更容易被聚焦,

> 剛好可以清楚地示範平常跟小孩說的:

> 曲子的感情表現在快慢和大小聲變化當中。

>

> 聖歌相對來說旋律比較平緩,

> 吸引他們的是橙和綠色組成的長袍。

> 有幾首曲子,團員穿著白色的禮服,額上戴著銀環,

> 個個像是小天使一樣,孩子也驚歎不已。

>

> 演唱會在940結束,加上幾首安可曲,

> 小孩不知足地說:

> 瑁瑁老師還會上場嗎?(不會)

> 那我們等下去後台找她。(不行,她還要整理東西)

> 舞台是老師設計的,

> 幾個躍動的音符浮在以白色為底的海面上,

> 角落的主持台和簡單的布景以竹子搭成。

> 素樸或簡單,

> 我想,這正是原住民給我的感覺,

> 是不是瑁瑁也想要表達的?

>

> 我自己喜歡的以原住民的曲子居多,

> 尤其是清唱或者只以傳統「樂器」伴奏的。

> 他們在歌曲當中穿插的簡單動作,使得曲子更為活潑,

> 也更讓我們欣賞到那似乎與大自然結合的律動,

> 我的手我的腳輕輕和著拍子,甚至

> 身體也不自覺地隨著舞動。

> 旋律是簡單的,

> 聲音是純淨的,

> 樂器是天然的,

> 身體的律動是自然的,

> 這樣的組合是最好的,

> 沒有一環可被替換。

 

> 這一場原住民音樂會對我對小孩來說,

> 都是值得記憶的愉快的一晚。

 

                                  2004.01.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