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喜歡繪本,大概是因為喜歡畫,素描水彩蠟筆粉彩油畫…,買繪本時總是先找喜歡的畫,再看裡面文字。孩子小時候,買繪本來講故事似乎理所當然,我就這樣買下去,直到陳爸爸開始買些文字很多的故事書,比如木馬屠城記、三國演義、愛的教育等,才覺悟到孩子長大了,要開始看「字多圖少」的書。後來,我就少買繪本了。即使孩子比較少去翻,可是因為我喜歡繪本,不太捨得把舊的送人,有時覺得自己真有點「小氣」呢!

  六月底參加蓮花基金會「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營」時,赫然發現有一堂關於繪本的課,好奇三小時的課,講師到底要說些什麼?聽完課,好高興,因為我不孤單,有人跟我一樣,是大人,也對繪本著迷。而繪本在病房裡扮演了令人意外的角色:某些故事傳達難以言說的生死問題,某些故事簡單有趣某些圖畫吸引人、讓病人莞爾或玩味,有些則與病人的生活經驗相關,或引發他們的聯想,使他們敞開心懷聊起來,拉近了與家人、醫療人員或志工社工師等的距離,病人在有限的日子裡,讓身邊的人有機會拉他們一把,也與其共同成長。 

 

講師是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在大學授課,也經常翻譯繪本。在上課中,她示範了如何「唸繪本」:只是唸,唸完闔上書,不說話。我問:不必再加以解釋或引申嗎…?她回答道:

 

繪本的文字和插畫,是作者的心血結晶,我們無須贅言,就讓孩子去領

略文字和圖畫!孩子聽的「教訓」還不夠多嗎?何不讓他們停留在純粹

聆聽和看畫的喜悅中?或許孩子沒有及時的回饋,但是我們要耐心的等

待,何況,生死的深義是無法教的,要人人各自領略……。

 

她徐徐但清楚地唸了很多本書。其中一本是獾的禮物:年老的獾「到長隧道的另一頭旅行」後,朋友們懷念他所給予的一切。短短的文字,卻描寫了各種深刻且令人玩味的心境,讓我往往陷在文字中,百感交集。

 

獾十分豁達與清明,他深知老之必然預知死之將至。做為一個行動不便的老者,看著朋友們以矯健的步伐快樂奔跑時,他毫不自怨自艾,而是「覺得好幸福」;這位老者欣然接受自己的老化,仍由衷禮讚著「青春與生命」。他如常地跟月亮道晚安、拉上窗簾、吃飯、坐在火爐前的搖椅上搖啊搖,不同的是,這天,他寫了短信給好朋友們道再見;面對死之將至,他的從容令人佩服。他何以如此從容,答案由朋友們一一道出。

朋友懷念並細數著獾生前教他們的事,即使看來只是瑣事,但總是切合朋友的需要。朋友們真切感受到獾的善意、熱情和體貼,那是他們忘不了的。那些回憶不僅不因獾肉體的離開化為無形,反而成為一個強勁的「腱」,把朋友們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原來,獾可以從容,是因為他瞭解到,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多少;曾經付出的一切,在他人的身上長存、拓展,生命,因此得到另一種形式的存活,它因此不滅。朋友們透過回憶透過感恩,如實地感受到老友獾精神性的生命,不僅時時刻刻在身邊溫暖他們,也分享著他們這個世界裡的一切悲傷歡樂。

 

我記得老師告訴我們:

繪本不只屬於孩子。 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細細品嚐領略;

唯有自己受用無盡,才能把繪本的美,如實傳遞給孩子,

也可能在不經意中,發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的三胞胎陳慧日懷玉和執中,今年升五年級,原來讀瑞梅國小,暑假後剛轉入學區內的楊光。我是半個桃園市人半個台北市人,卻在三十多歲因先生工作的關係「意外」搬來楊梅,孩子有緣在瑞梅度過小學前四年,那裡有讓我們尊敬的人、有親切的環境和值得記憶的活動,尤其是我們年年參加的親子音樂會。孩子轉學後,我希望藉由送書,表達懷念和謝意。日前我買了永遠愛你獾的禮物50本,送給瑞梅老師當作教師節禮物,讓孩子共同寫下  教師節快樂!

喜歡的書很多,我挑了這兩本,因為書中談到兩個主題:親人與朋友之愛。一直以為,溫情是支撐人面對諸多無常的最大能源,憑藉以生生不息的最大力量。親情世世代代傳承著,友情在人際間蔓延,人世間,於是美好、可愛;就算揮手說再見,也可以是笑著的——肉體縱然離開,精神永存不滅。

我並以父母名義贈書。雖然母親早逝,我還是覺得自己很富足,即使能力有限,卻不妄自菲薄,希望為他人做點什麼,那怕只是一點點。我也這樣告訴孩子:付出…感恩…。這些根深柢固的想法,是來自父母的身教言教。把自己的謝意表達出來,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我相信這是離世20餘年的母親,和十幾年來經常生病且行動不便的父親所支持和樂見的。我也讓爸爸寫下他(哲夫)和媽媽(碧玉)的名字縮寫  夫、玉

我偶爾到學校講講故事,老師們則是站在教育最前線、長期接觸學生,我想,這兩本書在他們手上,必定更能發揮深刻和長遠的影響力!

                                                                                   9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jentw 的頭像
    jenjentw

    記‧憶

    jenje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