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本不錯的雙月刊,我想請您看看我結識「生命」的因緣。
已經25年了,很多情景,我始終忘不了。72年夏天,我大學聯考那個暑假,放榜後,媽媽帶我去買了一套新衣服,和爸爸兩人陪著我,第一次搭74路公車到學校參加系上迎新會。不久,媽媽因癌症第四次手術住進台大,我,白天陪著媽媽做各種檢查,也等著在桃園開內兒科診所的爸爸晚上來到病房。一向是溫室裡花朵的我,在父親刻意隱瞞並一肩挑起精神壓力之下,完全無知於媽媽病況之嚴重,直到發現她食慾極差,病情未有起色,才詢問護理站的醫生。他的話讓我幾乎暈厥,「…三個月……」。午後的陽光從長廊的窗戶射進來,本來是暖洋洋的,卻讓倚在窗邊的我昏了頭,遲遲無力走回病房。不久的一個午夜,媽媽離開了,生前最後接觸的親人是我,直到現在,我依稀感覺到她溫暖的手在我腿上留下的餘溫;她最後的溫柔眼神,示意輪椅旁陪伴的我,上床休息一下。我記得赤腳在空盪的中央走廊上疾奔…記得親人的哭嚎、慌亂…。
爸爸三個月足不出戶,整理與媽媽的所有書信、照片,沈浸在悲傷中,寫著回憶錄。剛開學的我,則是一有空堂就回家陪爸爸,大一完全沒有參與學校活動;大二第一次參加文工(文學院工學院聯合)舞會那晚,煮好晚餐,匆匆準備出門,臨時發現洗了米卻忘記按下電鍋開關,爸爸諒解地要我趕快出門,我愧疚地走出去,想到爸爸和兩個弟弟還不能吃晚飯,在74路公車上,淚水不斷滴落。那陣子,眼淚不能帶回家,常常是在往返學校的路上流的。和媽媽恩愛的爸爸極為脆弱,而弟弟,尤其是小弟,才十四歲,正值青春期。
至今,我仍非常感謝上天,祂讓18歲的我足夠堅強、足夠勇敢。我瞭解,因為18年間父母給我的愛足夠豐厚,我才能撐起來,在一夕之間變成理家的小婦人。
爸爸在我和大弟結婚,小弟即將結束兵役前,服下家中整罐的鎮靜劑自殺,他自認為責任已了,未來沒有生活重心,日後也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幸運被救回來之後,是一段漫長的憂鬱症治療過程。我和大弟先後辭職,甚至我先生也離職,在精神和體力上支持、協助我們姊弟,用爸爸曾給予我們的愛的力量,讓他開始新的生活,也因此,爸爸有機會看到我生下三胞胎,享受含飴弄孫之樂。孩子上幼稚園,阿公都在課後接孫子,直到六年前的第一次中風。這幾年之間,他又因為二度中風、裝置和拆除腦室腹腔引流管、腦膜炎、攝護腺手術、兩次膀胱結石震碎、膽囊炎、中風引起的器質性精神病、膽管阻塞,數度住院,甚至幾次處於生死交關之際。幸而老天眷顧,化險為夷。這期間,我們姊弟各自歷經脆弱害怕焦慮憂心……種種回首時仍心有餘悸的時刻,曾經無能面對也曾喪失信心,所幸都能及時互相支援和打氣,一一度過。
「無常」在我18歲的時候,第一次顯現,帶走我慈愛的媽媽,她才四十多歲。近幾年,無常再以爸爸密集的進出醫院,證明它的無情威力。喜愛音樂的我無心聆賞音樂;容易入眠的我,焦慮地徹夜難眠。我在無常留給我的細小空間存活,不知道它何時會給我致命的最後一擊。我跟朋友說:「未來」太遙遠,「退休後……」太遙遠,「下個月」太遙遠,甚至,我無法給出「一個星期後」的承諾。極端的不確定感,讓我常常回答:「下禮拜應該有空,不過我也不知道,可能有空吧,到時候再說。」生活雖然不至於短到只剩「當下」,可是,我深深感受到,無常隨時可以權威地收回時間,無須任何理由。因為這樣的認知,「無常」不再只是個陰影,反而是個提醒,提醒我得充分把握現有的時間,去做該做和想做的事。
孩子終於大一些,上學時間長一些,我能運用的時間相對增加,於是開始參加一些學習活動。在經過無常的「震撼教育」之後,更毫不猶豫地走進醫院,做我一直想做的——探視病人的服務。小時候想當護士,因為可以照顧別人,雖然爸爸認為我適合文科,我在高二還是選讀自然組,直到老是搞不懂化學式,高三轉讀社會組,從此,離護士的路越來越遠。我沒有受過任何訓練,膽子小,不太敢跟陌生人講話,卻要走進一間間病房,主動關懷,憑藉的只有一個念頭:人與人之間太需要溫情與關懷了,尤其是在病痛中的人及其家屬;如果我能帶著笑容進去問候,和他們聊一聊,握握他們的手…即使怯生生,應該還是可以傳達一些善意和溫暖吧!
依循社工師給我的住院名單,我輕敲兩下門,「勇敢」地走進病房,像查房一樣,探視急性病房、慢性病房及醫院附設安養中心的老人。我跟爸爸說:「爸爸,我像護士一樣哦……」。特別吸引我注意的是老人、重症及插管病人,對他們的孤獨、無助、痛苦常感不忍,也在這段期間,得知「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http://www.lotushcf.org.tw/此一民間團體。十多年前,有鑑於末期病人在醫院受到種種不當照顧,嚴重影響善終品質,而在台大副院長陳榮基的帶領下成立,希望各界多支持與關懷重症病人,提供更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用愛與尊重來協助末期病人無憾且泰然走過生死大關,並且為家屬做預期性的悲傷輔導…。它結合醫事人員、佛教界法師、學者、社工、志工等,在台大安寧病房實踐安寧療護、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等,也積極舉辦講座與研習,推廣以上觀念及生命教育。
當獲悉基金會另有「安寧志工學苑」,以學分制、有系統地訓練安寧志工時,我立即報名參加。即使因時間有限,無法參加所有選修及必修課程,但是仍從課程中瞭解到病人及家屬身心方面的需要,以及靈性提升的可能性;我深深感受到,唯有正視「老病死」這人人必經的過程,才能對此刻擁有的生命中的一切,更為感謝與珍惜;對「安寧療護」觀念的瞭解,也將幫助自己和親友在身為病人時,活得更有尊嚴。
如果媽媽過世當年,我具備這些知識,就不會那麼慌亂、哀傷…,年幼的弟弟失去慈母的創傷不至如此巨大與深刻…;我可以在親人離世時幫助他們、親友和自己,讓亡者安心,生者也心安…;對親友猶豫是否該對癌症病人隱瞞病情、是否同意重症親人接受心肺復甦術(氣切插管、電擊、強心劑等),我能提供一些參考資訊……。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蓮花基金會本著這個心念,發行「生命」雙月刊,分享真人實事的經驗,提供專家意見,並介紹各宗教團體或醫療機構有關生命教育和安寧療護講習的資訊。如果我以上的文字中,有隻字片語觸動了您,懇請您不要猶豫,拿起電話(02-25961212),索取這本免費贈閱的雜誌,也介紹給親友。
祝福您 闔家健康平安
留言列表